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白雀歌并进表(伏以金山天子殿下:上禀虚符,特受玄黄之册,下副人望而南面为君。继王凉之中兴,拥八州之胜地。十二冕旒,渐睹龙飞之化;出警入跸,将成城万乘之彝。八备箫韶,以像尧阶之舞,承白雀之瑞,膺周文之德。老臣不才,辄课《白雀歌》一首,每句之中,偕以霜雪洁白为词,临纸恇汗,伏增战悚。三楚渔人张永进上。) 唐末 · 张永进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白雀飞来过白亭,鼓翅翻身入帝城
深向后宫呈宝瑞,玉楼高处送嘉声。
白衣白鞟白纱巾,白马银鞍佩白缨。
自古不闻书不战,一剑能却百万兵。
王母本住在昆崙,为贡白环来入秦。
汉武遥指东方朔,朕感白霞天上人。
紫亭南岭白狼游,为效祯祥属此州。
昔日周王呈九尾,争似如今耀斗牛。
白旗白绂白旄头,白玉雕鞍白瑞鸠。
筑坛待拜天郊后,自有金星助冕旒。
白岩圣迹俯王都,玉女乘虚定五湖。
白广山巅云缭绕,人歌圣德满长衢。
金鞍山上白犛牛,摆撼霜毛始举头。
绕泉百匝腾空去,保王社稷定徽猷。
白山堤下白澄津,一道长河夹岸春。
白雪梨花连万朵,王向东楼拥白云。
东苑西园白蘋(王校作「蓰」),白渠流水好阳春。
六宫尽是名家子,白罗绰约玉颜新。
平河北泽白龙宫,贺拔为王此处逢。
昨来再起兴云雨,为赞君王瑞一同。
嵯峨万丈耸金山,白云凝霜古圣坛。
金鞍长挂湫南树,神通日夜助王欢
山出西南独秀高,白霞为盖绕周遭。
山腹有泉深万丈,白龙时复震波涛。
白楼素屏白银钩,砌玉龙墀对五侯。
雉尾扇移香案出,似月如霜复殿幽。
白牙归子白铠炉,倚障虬蟠衔白珠。
白衣童子携白绂,宫官执持(以上在伯二五九四号卷子)银唾盂。
应须筑殿白金栏,上禀金方顶盖圆。
白玉垒阶为蹬道,工输化出大罗天。
白衣殿下白头臣,广运筹谋奉一人。
白帝化高千古后,犹传盛德比松筠。
白衣居士写金经,誓弼人王不出庭。
八大金刚持宝杵,长当护念我王城。
白坛白社白莲花,大圣携持荐一家。
太子福延千万叶,王妃长降五香车。
楼成白璧钻珠珍,五部龙轩倚桷新。
拱白平红镂顶,白龙行雨洒埃尘。
白旌神纛树龙墀,白象衔珠尽合仪。
春光驾幸东城苑,雅乐前临日月旗。
百官在国惣酋豪,白刃交驰未告劳。
为感我王洪泽厚,尽能平虏展戎韬。
白裾皂履出众群,国舅温恭自束身。
罗公挺拔摧凶敌,按剑先登浑舍人
白雪山岩浣海清,六戎交臂必须平。
我王自有如神将,沙南委付宋中丞
白屋藏金镇国丰,进达偏能报虏戎。
楼兰献捷千人喜,敕赐红袍与上功。
文通守节白如银,出入王宫洁一身。
每向三危修令得,唯祈宝寿荐明君。
填词陈白未能休,笔势相催白汗流。
愿见金山明圣主,延龄沧海万千秋。
和陶答庞参军六首 其一 1097年2月21日 北宋 · 苏轼
四言诗 押词韵第四部 创作地点:广东省惠州市
周循州彦质,在郡二年,书问无虚日。罢归过惠,为余留半月。既别,和此诗追送之。
我见异人,且得异书。
挟书从人,何适不娱。
罗浮之趾,卜我新居。
子非玄德,三顾我庐。
光禄大夫吏部尚书侍读苏颂上表乞致仕不允诏(二)1089年1月13日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五六、《苏文忠公全集》卷四○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苏颂:卿历事四朝,允有一德。
徒论徐公之奢俭,莫见子文之愠喜。
朕既寤寐哲士,体貌元臣。
贵德齿之达尊,岂求筋力之常礼。
矧卿方膺难老之锡,宜励益壮之心。
惜日有为,古人所重;
引年求去,公议未安。
勉为朕留,以慰人望。
谢宣召再入学士院(一)1091年6月1日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六四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右,臣今月十一日翰林待诏梁迪至臣所居,奉宣圣旨,召臣入院充学士承旨者。
使星下烛,生蓬荜之光华;
天泽旁流,及之枯槁。
国有用儒之盛,士知稽古之荣。
伏以翰墨之林,号称内相
文章之外,不取他才。
至于用人,可以观政。
文武并用,或成颇牧之功;
邪正杂居,至有伾文之患。
惟贵且近,故难其人。
而况金銮玉堂,亲被丝纶之密;
北扉东阁,独称年德之高。
必有异人,以齐众口。
而臣本缘衰病,出守江湖。
以一方凋弊之馀,当二年水潦之厄。
戴星而治,仅免流离;
及瓜而还,恍如梦寐。
交亲迎劳,都邑聚观。
惊华发之半空,笑丹心之未折。
宜投闲散,以养衰残。
岂期过采于虚名,复使荣加于旧物。
此盖伏遇皇帝陛下德如乾健,明配日中
既祖述于尧仁,复躬行于舜孝。
才难之叹,人诵斯言。
缘先帝之德音,收孤臣于散地。
言虽直而无罪,身愈远而益亲。
委曲保全,始终录用。
臣敢不更磨朽钝,少补涓埃。
难得者时,未有捐躯之会;
勿欺而犯,誓无患失之心。
臣无任感天圣激切屏营之至。
谨录奏谢以闻。
谨奏(《苏文忠公全集》卷二三。又见《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四上,《古今事文类聚》新集卷二○,《永乐大典》卷一○一一五,《古俪府》卷六,《渊鉴类函》卷七一。)
者:原无,径补。
贺驾幸太学(一)1091年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六五、《苏文忠公全集》卷二四、《皇朝文鉴》卷六八、《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一下、《文编》卷九、《八代四六全书》卷三、《奇赏斋古文汇编》卷一五五、《四六法海》卷四、《古今图书集成》礼仪典卷三○四、《渊鉴类函》卷一六○ 创作地点:安徽省阜阳市
臣轼言:恭闻十月十五日驾幸太学者。
辇回原庙,既崇广孝之风;
幄次儒宫,复示右文之化。
礼行一日,风动四方。
臣某诚欢诚抃,顿首顿首。
臣闻五学之临,三代所共。
盖天子不敢自圣,而盛德必有达尊。
汉永平,始举是礼。
虽临雍拜老,有先王之规;
而正坐自讲,非人主之事。
岂如允哲,退托不能。
奠爵伏兴,意默通于先圣;
横经问难,言各尽于诸儒。
恭惟皇帝陛下文武宪邦,聪明齐圣。
大度同符于艺祖,至仁追配于昭陵
爰举旧章,以兴盛节。
臣早尘法从,久侍经帏。
永矣驰诚,想闻合语于东序
斐然作颂,行观献馘于西戎
臣无任。
省试放榜后劄子三首 其三 乞不分差经义诗赋试官1088年3月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七一、《苏文忠公全集》卷二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一一、《文编》卷一六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元祐三年三月□日,翰林学士朝奉郎、知制诰苏轼同孙觉劄子奏:臣等近奏,为将来科场既复诗赋,乞更不分经取人,已奉圣旨依奏。
今来却见礼部新立条贯,将来科场如差试官三员者,以二员经义,一员词赋,两员者各差一员。
臣等窃谓,既复诗赋与经义策论通考,举人尚不分经,而试官乃分而为二,甚无谓也。
凡差试官,务在有词学者而已。
若得其人,则治《易》及第不害其能问《春秋》经义,入官不害其能考诗赋。
若不得人,虽用本科,不免乖错。
须自声律变为经义,则诗赋之士,便充试官,何曾别求经义及第之人然后取士。
若必用本科各考所试,则经义、策论、诗、赋四场,文理不同,亦须各差试官一人而后可。
此本议者私忧过计,而有司不察,便为创立此条,使一试院中有两试官,自有科场以来,无此故事。
自来试官,患在争竞不一,又分为两党。
试经义者主虚浮之文,考诗赋者主声病之学。
纷纭争竞,理在不疑举人闻之,必兴词讼,为害如此,了无所益。
今来朝廷既复诗赋,又立此条,深恐天下监司,妄意朝廷必欲用诗赋之人为试官,不问有无词学,一例差充,其间久离科场之人,或已废学,若用虚名差使,显不如经义及第有文之人。
人之有材,何施不可,经义、诗赋等是文词,而议者便谓治经之人,不可使考诗赋,何其待天下士大夫之薄也。
欲乞特赐指挥,今后差试官不拘曾应经义、诗赋举者,专务选择有词学人充,其礼部近日所立条贯,更不施行。
取进止。
御试劄子二首 其二 放榜后论贡举合行事件1073年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七一、《苏文忠公全集》卷二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九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元祐三年三月□日,翰林学士朝奉郎、知制诰苏轼劄子奏:臣近领贡举,侍立殿上,祗候放榜,伏见举人程试,有犯皇帝旧名者。
有旨特许依本等赐第。
又有犯真宗旧名者,执政亦乞依例收录,而陛下亲发德音,以谓此人犯祖宗庙讳,不可不降等。
已而又有犯僖宗讳者,有旨押出。
在廷之人,无不稽首欣服,巨与同列退相告语,非独以见圣人卑躬尊祖之意,亦足以知陛下严于取士之法,不好小惠以求虚名。
臣备位禁近,固当推广圣意,将顺其美而补其所未备,谨具贡举合行事件,画一如左。
一、伏见祖宗旧制,过省举人,一经殿试,黜落不少,既以慎重取人,又以见名器威福,专在人主。
至嘉祐中,始尽赐出身,然犹不取杂犯。
而近岁流弊之极,杂犯亦或收录,遂使过省举人便同及第,纵使纰缪,亦玷科举,恩泽既滥,名器自轻,非祖宗本意也。
自来过省举人,限年累举,积日持久,方该特奏名恩。
今来一次过省殿试不合格,当年便得进士出身,此何义也!
伏乞下省司立法,将来殿试,除放合格人外,其馀并皆黜落,或乞以分数立额取人,所贵上无姑息之政,下绝侥倖之心。
如闻已有去取二分指挥,然有法不行,与无法同。
如已有法,即乞申明,仍告喻天下,将来殿试依法去取。
一、自来释褐举人,惟南省榜首或本场第一人唱名近下者,或有旨升一甲。
然皆出自圣意,初无著令。
今者南省十人已上,及别试第一人,国学开封解元,武举第一人,经明行修举人,与凡该特奏名人正及第者,皆著令升一甲。
纷然并进,士不复以升甲为荣,而法在有司,恩不归于人主,甚无谓也。
窃谓累奏举名,已是滥恩,而经明行脩,尤是弊法。
其间权势请托,无所不有,侵夺解额,崇奖虚名,有何功能,令升甲!
人主所以砺世磨钝,正在科举等级升降荣辱之间,今乃轻以与人,不复爱惜,臣所未喻。
伏望圣慈更与大臣详议前件,著令乞赐刊削,今后殿试唱名,除南省逐场第一人临时取旨外,其馀更不升甲。
所贵进退之权,专在人主。
经明行修一科,亦乞详议,早行废罢。
一、臣所在贡院,与孙觉、孔文仲同入劄子,论特奏名人恩泽太滥,未蒙施行。
伏乞检会前奏,降付有司,详议裁减。
仍乞立法应特奏名人授文学长史之类,今后南郊赦书,更不许召保出官。
一、伏见近日礼部立法,今后科场差试官三人者,一人诗赋,二人经义,差两人者,诗赋、经义各一人。
臣谓此法不可施行。
凡差试官,务在选择能文之士,若得其人,则治《易》及第不害其能问《春秋》经义,入官不害其能考诗赋。
若不得人,纵用本科,不免错缪。
须自声律变为经义,则诗赋之士便充试官,何曾别求经义及第之人然后取士,若必用本科各考所试,则经义、诗、赋、策论四埸,文理不同,亦须各差试官一人而后可,此本言者私忧过计,而有司不察,便为生出此条。
自有科场以来,无此故事。
今后每一试院,分两头项试官,问经义者则主虚浮之文,考诗赋者则贵声病之学,纷纭争竞,理在不疑
自此科场日有词讼,为害不小,了无所益。
今来朝廷既复诗赋,又立此条,深恐天下监司,妄意朝廷必欲用作诗赋之人为试官,不问有无词学,一例差充。
其间久离场屋之人,或已废学,若用虚名差使,显不如经义及第有文之人。
欲乞特赐指挥,今后差使官,不拘经义、诗赋,专务选择有才学之人,其礼部近日所立条贯,更不施行。
右取进止。
皇帝回大辽皇帝贺兴龙节书元祐二年十月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八五、《苏文忠公全集》卷四三、《宋大诏令集》卷二三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诞日载临,邻欢岁讲。
封疆虽远,晷刻不踰。
惟信睦之交修,识情文之两至。
益深雅好,良极欣悰。
皇帝回大辽皇帝贺兴龙节书1088年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八五、《苏文忠公全集》卷四三、《宋大诏令集》卷二三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世睦宝邻,申以无穷之好;
岁驰华使,及兹载夙之辰。
阅词币之兼隆,识情文之备至。
愿言欣感,难悉究陈。
谢馆职1065年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八六、《苏文忠公全集》卷四六、《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二九、《古今图书集成》官常典卷二七七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试言无取,锡命过优。
进贻朋友之讥,退有简书之畏。
腼颜就列,抚己若惊。
国家取士之门至多,而制举号为首冠
育才之地非一,而册府处其最高。
观其所以待之,盖亦可谓至矣。
知宝玉、璠玙难得而易毁,故箧椟以养其全;
知楩楠、豫章积岁而后成,故封殖以待其长
施等天地,恩均父师。
恭惟先帝临御以来四十二载,所擢贤良方正之士十有五人。
其志莫不欲举明主于三代之隆,其言莫不欲措天下于泰山之固。
大则欲兴礼乐以范来世,小则欲操数术以驭四夷。
然而进有后先,名有隐显;
命有穷达,时有重轻。
或已践庙堂之崇,或已登侍从之列。
或反流落于远郡,或尚滞留于小官。
或死生之乖睽,已为陈迹;
或摈斥于罪戾,仅齿平民。
虽曰功名富贵所由之涂,亦为毁誉得丧必争之地。
名重则于实难副,论高则与世常疏。
故虽绝异之资,犹有不任之惧。
轼之内顾,岂不自知。
性任己以直前学师心而无法。
自始操笔,知不适时。
宗伯之选抡,疾时文之靡弊。
擢居异等,以风四方。
不知满溢之忧,复玷良能之举。
负贤者所难之任,争四海欲得之求。
其为惷愚,可为危慄。
是以一参宾幕,辄蹈危机。
已尝名挂于深文,不自意全于今日。
而况大明继照,百度惟新。
理财训兵,有鞭笞戎狄之志;
信赏必罚,有追述祖宗之风。
凡用人历试其能,茍败事必诛无赦。
此太平可待之日,岂不肖兼容之时。
而乃度越贤豪,曲收微贱。
纵不能力辞而就下,亦当知非分以自惭。
此盖伏遇某官,志在斯民,仁为己任。
欲办大事,务兼尺寸之长;
将求多闻,故引涓埃之助。
致此忝冒,有踰等伦。
欲报无缘,将何望于顽鄙;
遇宠知惧,庶不至于惰媮。
贺恤刑 宋 · 张守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八三、《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二上
秉箓御天,属圣神之在运;
对时育物,均雨露以布慈。
繄畏景之方隆,闵祥刑之未措。
上婴宸虑,涣发诏音,邈及远方,一清幽圉(中贺。)
窃以泣辜流念,见大禹之至仁;
扇暍轸怀,仰周文之懿范。
钦惟前躅,垂裕后王。
于皇本朝,比迹振古。
恭惟皇帝陛下尧仁冒远,舜智烛幽,欲跻群物于太和,不忍一夫之失所。
故雷号风令,期四海于无刑;
玉律金科,庶有生之难犯。
蠢兹未革,尚干有司。
惟深恻于炎歊,重自罹于囚系。
或匪惟良之吏,必兴惨狱之嗟。
特颁细札之丁宁,痛谕守臣于钦恤。
臣敢不俯勤夙夜,仰副哀矜,播厥官僚,谨兹讼狱。
职惟宣化,躬佩服于训词;
国无冤民,庶导迎于善气。
范舍人1057年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九二、《苏文忠公全集》卷四九、《古今事文类聚》续集卷四、《方舆胜览》卷五三、《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别集卷一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轼闻之古人,民无常性,虽土地风气之所禀,而其好恶则存乎其上之人。
文章之风,惟汉为盛。
而贵显暴著者,人为多。
相如唱其前,而王褒继其后。
峨冠曳佩,大车驷马,徜徉乎乡闾之中,而蜀人始有好文之意。
弦歌之声,与邹、鲁比。
然而二子者,不闻其能有所荐达
岂其身之富贵而遂忘其徒耶?
尝闻之老人,自孟氏入朝,民始息肩,救死扶伤不暇,故数十年间,学校衰息。
天圣中,伯父解褐西归,乡人叹嗟,观者塞涂。
其后执事与诸公相继登于朝,以文章功业闻于天下。
于是释耒耜而执笔砚者,十室而九。
比之西刘,又以远过。
且蜀之郡数十,轼不敢远引其他,盖通义之小州,而眉山又其一县,去岁举于礼部者,凡四五十人,而执事与梅公亲执权衡而较之,得者十有三人焉。
则其他可知矣。
夫君子之用心,于天下固无所私爱,而于其父母之邦,茍有得之者,其与之喜乐,岂如行道之人漠然而已哉!
执事与梅公之于蜀人,其始风动诱掖,使闻先王之道,其终度量裁置,使观天子之光,与相如、王褒,又甚远矣。
轼也在十三人之中,谨因阍吏进拜于庭,以谢万一。
又以贺执事之乡人得者之多也。
陈伯修(五)1097年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一、《苏文忠公全集》卷五三、弘治《无锡县志》卷三四 创作地点:广东省惠州市
某近日甚能刳心省事,不独省外事也,几于寂然无念矣。
所谓诗文之类,皆不复经心,亦自不能措辞矣。
辱示清风堂石刻,幸得荣观,仍传之好事以为美谈。
然竟无一字少答来贶,公见知之深,必识鄙意也。
新居在一峰上,父老云,古白鹤观基也。
下临大江,见数百里间。
柳子厚云:「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丘也欤」?
只此便是东坡新文也。
文之,南方之瑚琏杞梓也,恨老尔,颇相欢否?
毛泽民高文,恨知之者少,公能援达之乎?
徐得之书信已领,当递中答谢也。
王文甫(二 登州还朝)1087年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三、《苏文忠公全集》卷五三、光绪《武昌县志》卷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多时不奉书,思仰不去心。
比日履兹酷暑,体中佳胜。
数日,以伏暑下府,初安乏力,而潘二丈速行,略奉此数字,殊不尽意。
西山》诗一册,当今能文之士,多在其间。
并拙诗亲写,与邓圣求诗同纳上。
或能为入石安溪,亦佳,不然,写放壁中可也。
李通(一以下俱黄州1082年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一三、《苏文忠公全集》卷五七 创作地点:湖北省黄冈市
某启:向承宠访,教语甚厚,因循未获裁谢。
复枉专使辱书累幅,意愈勤重。
且获所著《通言》二篇,及新诗碑刻,废学之人,徒知爱其文之工妙,而不能究极其意之所未至,钦味反覆,不能释手,幸甚幸甚!
比日起居何如?
窃恐著书讲道,驰骋百氏,而游于艺学,有以自娱,忘其穷约也。
未由面言,万万以时自重。
人还,奉启,不宣。
周文之(一 惠州1096年5月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一五、《苏文忠公全集》卷五八、《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卷三一、乾隆《归善县志》卷一七、同治《江山县志》第一一中 创作地点:广东省惠州市
某启:近蒙寄示画图及新堂面势,仍求榜铭。
岭南大寒甚暑,秋冬之交,勾萌盗发,春夏之际,柯叶潜改,四时之运默化,而人不知。
民居其间,衣食之奉,终岁一律,寡求而易安,有足乐者。
若吏治不烦,即其所安而与之俱化,岂非牧养之妙手乎?
文之治循,似用此道,故以「默化」名此堂,何如?
可用,便请题榜也。
周文之(二 以下俱儋耳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一五、《苏文忠公全集》卷五八
某启:昨暮已别,回策悽断,谨令小儿候违。
来年春末,求般家二卒,送少信子由,乞为选有家而愿者,至时当别奉书也。
喧聒为愧,不罪。
周文之(三)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一五、《苏文忠公全集》卷五八
极佳,,无则已,不烦远致也。
惠米五硕,可得醇酒三十斗,日饮一胜,并旧有者,已足年计。
既免东篱之叹,又无北海之忧,感怍可知也。
食米已领足,今附纳二十千省还宅库足外,馀缗尽用致此物,幸甚。
来年食口稍众,又免在陈,不惟软饱,遂可硬饱矣。
浙中谓饮酒为软饱。
仆有诗云:三杯软饱后,一枕黑甜馀。
以代相对一笑。
周文之(四)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一五
郑君知其俊敏笃学,向观所为诗文,非止科场手段也。
人去,忙作书,不及相见,且致此意。
李公弼亦再三传语,承许远访,何幸如之。
海州穷独,见人即喜,况佳士乎?
林行婆当健,有香与之,到日告便送去也。
八郎房下不幸,伤悼(《苏文忠公全集》卷五八。又见《古今尺牍清裁》卷五三。)
向:原缺,据《志林》补。
方南圭(二)1096年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二八 创作地点:广东省惠州市
轼谨次韵南圭、文之二太守同过白鹤新居之什,伏望采览。
请一呈文之,便毁之,切告切告!
按:《注东坡先生诗》卷三七《又次韵二守同访新居》题下注文。